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分类:   地质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690
  • 国内刊号:  22-1124/P
  • 期刊定价:    ¥984
  • 起订时间:   2024年12月
  • 创刊:   1981
  • 周期:   月刊
  • 出版社:   地理科学
  • 发行:   吉林
  • 语言:   中文
  • 主编:   陆大道
  • 邮发:   8-31
  • 库存:   200
  • 邮编:   130012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出版地方:吉林
        • 快捷分类:科学
        • 国际刊号:1000-0690
        • 国内刊号:22-1124/P
        • 邮发代号:8-3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地理科学简介

      • 《地理科学》(CN:22-1124/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地理科学》发展定位于精品期刊。支持刊登探索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表文章力求精辟,期刊内容广博。重视地理学基础理论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同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论文。

      杂志文章特色

      • 1《地理科学》文章要求论点明确,主题突出,数据可靠,语言精练。论文(包括正文、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以每页42字乘43行计,篇幅6~7页。

        2《地理科学》来稿需附中英文对照摘要(包括题目、作者、单位、邮编、关键词、基金项目、参考文献)及图表题。

        3《地理科学》文内各级标题及题号一律顶格写,题号分级采用1,1.1,1.1.1标准形式。

        4来稿中的动植物名、数学公式及参考文献中的外文字母注意文种、正斜体、大小写、上下角等写法。

        5来稿为没有公开刊载的作品,作者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对来稿有权做文字性和技术性的修改、删节。若有特殊情况请在稿件附言中注明。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地理科学栏目设置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专栏,城市体检专栏,乡村地理学理论前沿探索专栏,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与空间治理,东北振兴与发展,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专栏,城市演化与收缩专栏,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专栏,黑土专栏,生物地理专栏,纪念,书评,纪念栏目,会议报道,征稿简则,理论探索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研究通过4个议题(户籍与人口流动,循环流动、定居意愿及家庭策略,社会网络和移民社区,迁移、流动性和移民的日常生活),回顾了近年来乡城人口迁移的研究。指出:1户籍政策对移民在城市中的生计带来的影响将减弱,移民的住房及在城市的居住模式和居住空间、社会交往、生活方式、移民身份建构及生活空间的重构等将会成为新的关注点。2新文化地理学中关于移民“微观化”“生活化”的研究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换言之,如何理解移民在个体层面的诉求和移民的日常生活,将会是未来流动性研究的重点。3如何立足于国内移民地理研究的基础与发展机遇,批判性地与西方移民研究搭建对话空间和平台,结合当前中国崛起过程中所呈现的前所未有的全球化与城镇化契机,为世界移民研究积累和贡献“中国知识”,将成为未来这一领域学者研究的方向。

      作者:朱竑,张博,马凌

      摘要:系统梳理了节点-场所模型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模型分析枢纽地区节点与场所发展特点、探究枢纽地区类型特点、预测枢纽地区发展潜力等方面。基于高速交通网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出未来节点-场所模型应用研究的重点方向:开展不同类型交通枢纽地区节点功能和场所功能的协同作用研究,探索旅游地空间节点功能和场所功能的平衡发展路径,探究不同要素流网络中节点城市的节点和场所协同发展,揭示节点-场所模型视域下地域空间演化的特征与规律,构建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体系。通过加强节点-场所模型的应用研究,有利于优化地域空间结构,提升地域空间功能,丰富地域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对制定地域空间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启示。

      作者:陆林,邓洪波

      摘要:从哲学、理论、方法和实践4个方面梳理了中国人文地理学内部的多元性,并区分了这些多元性的性质,即哪些是缺乏交流和整合的“散见”、哪些是需要统一和弥合的“歧见”、哪些是认识局限导致的“偏见”。据此建议加强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原创性理论研究;减少对“主义”的过度推崇和对方法的盲目崇拜;加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交流及论证过程的严谨性;在政策取向上取得“求真”和“务实”的平衡;提高学科发展的自信和对不同研究视角的包容。此外,应该在研究选题、杂志建设和奖项设置等操作层面推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整合。

      作者:王丰龙,刘云刚

      摘要:回顾传统城市研究范式,指出其“重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而轻微观居民个体需求分析”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城市研究领域的大数据热潮,进而抛出“数据亦或人本驱动?”的争论;从大数据自身的缺陷、智慧社会的到来及未来城市发展维度3个方面分析未来城市研究数据和人本之间的关系,提出应遵循“人本驱动、数据支撑”的研究范式,扩展了“人本驱动”的内涵。最后,从城市居民生活(生活圈打造、社会网络构建、满足生命周期需求)、企业生产(人才流动网络构建、产业链打造、营销模式转变)、政府管治(数据共享与融合、社会服务供应、公众参与机制创新)3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城市研究的新框架。

      作者:秦萧,甄峰,魏宗财

      摘要:以交通网络出行迂回作为交通网络效率分析的切入点,选取形状指数、紧凑度作为空间形态分析指标,对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布局进行类型划分,并挖掘各城市交通网络效率空间分布差异特征,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剖析中国各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布局与交通网络效率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1) 5种类型城市交通效率高低分布差异明显,紧凑圆形城市边缘区交通网络效率较低,而非紧凑带形交通效率低的区域多分布于城市核心区,紧凑方形城市交通网络效率高地区分布较为集中,而非紧凑方形交通效率低的地区分布较为分散,紧凑带形城市面积越小则交通效率越高。(2)就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网络效率影响关系而言,随着城市形状指数的增大,城市交通迂回值未进一步增大,说明城市形态布局接近圆形均匀分布时,其城市交通网络效率较高;随着城市紧凑度值的增加,城市交通迂回程度值亦不断增加,说明城市形态布局程度越紧密,反而其交通网络效率越低,当城市形态布局紧密程度适中时,交通网络效率水平较高。

      作者:曹小曙,梁斐雯,陈慧灵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